Leave a comment

连载|《石刻传奇》之赠画粮商(9)​

九 、赠画粮商

曾传玉与采莲姑娘那朦朦胧胧的爱意,仿佛像那被捅破的窗户纸,在曾传玉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细察采莲姑娘在画上题诗的内心表白,更没有去体会采莲姑娘弄脏《荷鹤图》后被满嫂奚落的痛苦感受。特别是自己离开她时,连一句安慰话都没有来得及说。

想到这里,曾传玉忽然觉得内心隐隐作痛。他失落而又惆怅地对张伯元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战场上的将士不可一日无粮草,救命的粮食与《荷鹤图》,孰轻孰重,明摆着的事。再说我是将画质押给你,还粮以后换回来。万一我有什么不测,此画由你保管,高山流水有知音,我也放心。”

“曾大人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俗话说:君子不夺人所爱,这《荷鹤图》是曾大人珍惜之物,就是送给鄙人,鄙人也不敢接受,如说质押更是不敢当。”

“这又什么不敢当的?我还粮,你退画。若我还不了你的粮,画就归你!这也是君子之交,一清二白。”曾传玉并不想白拿张伯元的粮食。

张伯元再次细品着《荷鹤图》,笑着说:“我家四代从事丝绸行业,对刺绣这行了如指掌。本地的欧绣,南边的粤绣,西部的蜀绣,我是历绣千万,还没有见过一幅如此精湛完美,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杰作,实为罕见。你看这精工雕章的点题,单丝细绣的超凡刺绣功底,行云流水般的书法,将天上人间荷鹤相伴,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开创了中国刺绣史上即诗、书、画、绣、印五种艺术于一体的历史先河,是一幅可遇不可求的稀世之作。曾大人如果真是有心,随手赐件墨宝,就算我张伯元三生有幸。”

曾传玉听张伯元这么一说,更加增添了几分对他的敬重,他立即摊开笔墨,不一会儿,一幅春雨潇洒、雾锁烟笼的繁荣城镇跃然纸上。他仿佛意犹未尽,又挥毫写下“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的题辞,还在宣纸下方郑重地按下“陌龄”的印章题款。

“大人好手笔,一画值万金呀!”张伯元细观后激动不已说:“明天,我再去联络几个粮商朋友,曾大人给每人赠幅画,以画为索银凭证,如何?”

曾传玉笑言:“前提是每人送十车粮!”

“一言为定!”

一旁的洋人听得莫名其妙,他来中国时间不短,大体意思是听懂了,知道这位清朝的官员是一个画家,画得一手好画。

恰巧,这位洋人来自美利坚合众国,他前来中国传教的目的之一,便是羡慕中国悠久的文化。他先是盯着曾传玉官服的前襟后摆处的仙鹤刺绣瞧了半晌,对那以凹凸丝线而形成的仙鹤极有兴致。也许是意识到这样有欠礼貌,便踱到一边去观赏挂在墙上的画。此时闻听书画二字,便如猎狗嗅到了野兔气息,不禁心里痒痒的,凑了过来。

“中国大人。”洋人的中国话说得磕磕巴巴,“你能不能,‘吃’(赐)给我一张笔墨?”

谁愿意为一个刚吵完架的陌生人作画?曾传玉犹豫了半天没说话。

那位洋人见状急了,“大人,你们清政府不是缺药吗?我可以给你奎宁、金鸡纳霜……”

曾传玉心动了:九哥那里不是正逢时疫急需药品吗?巧啊,二话没说他再次摊开一张宣纸,挥笔泼洒了一幅中国山水画,并挥毫写下“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的题辞。

曾传玉画毕,将画笔往砚台上一掷,豪爽地说:“洋大人,我们说话算数。”

“说话算数!”洋人拿走了曾传玉的画。

他真会送药来吗?大家都将信将疑。

在中国,化解社会风波的方式一般是采用权宜之计。可拥有上万人吉字大营湘军的生计——粮食,却非一时的权宜之计所能解决。前方催粮晌的飞檄仍似响箭般的飞来,“嗖嗖”地刮得耳朵生疼,直催得曾传玉割肉换粮的想法都有了。

此次抢粮风波虽然被平息了下来,但曾传玉对筹集大量粮食之事仍无良策。在安庆如此混乱的城市里,像张先生这样通情达理的商人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为了点蝇头小利,可以与人磨上一两天嘴皮子,却一点粮食毛都不会出的商人。

一边是饥饿难当的湘军嗷嗷待粮的状态,一边是粮商囤积居奇惜粮待售的局面,面对这一态势,曾传玉急得眼眶都凹进去了,黑漆漆的瞳仁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灰扑扑的。

战争年代,大军筹粮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可能背着粮食出门,何况是几万人的大军。可面对几近荒芜的居住之地,曾传玉又该靠什么来说动当地人拿出粮食来解决大军之饥?靠搜粮,虽可解决一时之需,却难以持久,这点从这次当地人围攻衙门之事便以证明。

那么,该怎么办?

这天,伫立在自家院落内的曾传玉,出神地看着匍匐在丝瓜藤下栖凉的一只金毛大犬。那犬腿长毛长,长嘴伏在前爪上,耳朵却扑棱棱地竖着,眼睛时开时闭的,一有动静便随时准备一跃而起。

说起这只金毛大犬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那是湘军在攻打庐州城时,突击队正在壕沟内待命。突然,正凝神注视着庐州城楼的曾传玉忽然感觉到裤脚被什么东西在扯动着,他低头一瞧,一只小狗不知何处钻出来,身上灰尘扑扑的。

小狗的举动影响了曾传玉的观察,他有点不耐烦地用脚尖挪开小狗。却怪的是,那小狗咬着他的裤脚不放松,一边拖一边呜呜地叫着。看到小狗如此执著,曾传玉心里一动,迅速命人全部离开壕沟。不久,这壕沟便被守城太平军炮所轰击,几乎被炸平了。此次死里逃生后,曾传玉对这只灵犬有了救命般的感情,一直视如珍宝似的带在身边,给它取了绰号“金毛大侠。”

曾传玉事务非常繁忙,经常无暇顾及对“金毛”的喂养。“金毛”经常像一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东游西荡,可怜巴巴。前不久,谢富贵的妹妹谢冬梅因父母病故来投奔哥哥,闲着无事,听说了金毛的故事后,除绣花之外,主动帮曾传玉照顾着“金毛大侠”的一日三餐。

“喂,慢点走。”曾传玉叫住冬梅,神情凝重地问:“你能帮我个忙吗?”

“什么事?”谢冬梅好奇地问道。

“我画了一幅《猛虎图》,不知你是否有时间可以将它绣出来?”曾传玉有些伤感地接着说,“人们都知道‘虎死不倒威’,却不知道我们湘军‘人可以倒下,头不能低’的精神。”

谢冬梅信心百倍地说:“放心!我绣的包你满意。”曾传玉听后十分高兴,他快步走进屋内,将房门小心地关上。然后站在房内的五门大立柜前,从身上掏出铜钥匙,小心翼翼地将柜门打开。又从一串钥匙中选出一把小一点的,将大立柜中的一个小抽屉打开,伸手进去,掏出一个朱金漆盒。

他双手小心地将朱金漆盒放在八仙桌上,轻轻地打开暗锁,一个用云锦包裹着物件呈现出来。

曾传玉缓缓地一层层揭开云锦,一本古色古香的书籍露了出来。他轻轻地拿出《三十六针谱》,慢慢地来到冬梅的面前,递了过去,说:“这是一本古针法,你仔细琢磨琢磨。抽个时间,将这幅《猛虎图》给绣绣,这针谱对你会有帮助。”

谢冬梅小心翼翼地接过针谱,翻开书页,立即被书上的各种针法所吸引。她耳闻目睹过不少的针法。可是,如此详细地介绍中国刺绣的针法,她却还是第一次见到。欣喜之余,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对着曾传玉默默地点了点头。

下期关注:以画换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