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连载|《石刻传奇》之平定哗变(12)​

十二 平定哗变

曾传玉便是这样凭借着自己的画技,将从后方筹集到的粮饷源源不断地送往江宁城的前线,为曾国荃攻克太平天国首府提供了后勤支援保证。

战事一阵紧过一阵,粮食消耗与日俱增,曾传玉正集合安庆城内全部粮草,医药再次发往江宁之际,湘军中突然爆出一个晴天霹雳的骇人消息,有湘军悍将“金弹子”因军中粮稗供应延误,率部在庐州哗变,向朝廷索饷。

“金弹子”原名金华琛,在咸丰九年,奉胡林翼之名,率兵偷越潜山,千里长途奔袭太平军后背,使太湖之难转败为胜。金华琛的行动被称之为湘军砸向太平军的一颗金弹子,并官晋布政使。他的哗变立即震惊朝野,更震撼湘军粮营总管李光锐,他再次休书曾传玉:

“陌龄观察台监:勉林隋曾大帅驻祁门,战局风云变幻,而维系战争命脉,将士生死之军需却左支右拙,时常难以为继,筹钱措粮之艰苦卓绝,你我感同身受。今有庐州事变,实为军需艰苦,原拟从祁台酌拔,惟以祁阴高岭,旱路数百里,殊不便转运且误时日,影响大局,敝台拟向贵部借筹四万石,以解庐州燃眉之急。急!急!急!”

江宁围城之战如火如荼,不可一日断炊,庐州军士哗变皆因索饷无望而蠢动。形式危殆,曾传玉唤来谢富贵,吩咐道:“庐州哗变,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发往江宁的粮草改由王黑皮押运,明天准时上路,分拨四万石由张品仙负责押运庐州。”

曾传玉随后又唤来张伯元,向他说明庐州事变原委后说:“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帮我继续筹措四万石粮食,补上江宁欠运的缺口。”

接着曾传玉取下头上的顶戴,说:“粮商或富家们如果不要画,我这朝廷授予的‘观察’顶戴可押上。待攻下江宁,想为官者,可赏‘观察’一职,想索粮者,双倍奉还。”

张伯元见曾传玉话说到这个份上,作为两肋插刀的朋友,他还有退路吗?张伯元当即应诺说:“曾大人放心,拼命也要筹齐这四万石。”

战场瞬息万变,躁动的哗变士兵目前金弹子虽然还能控制,但随时都有暴发危害整个湘军的破坏行动,影响朝廷的战略布局,如果被庐州牵制的敌军松过劲来,回援江宁,势必对曾国荃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后果不堪设想。曾传玉将粮草调配完毕,自己则率谢富贵抄近路双骑先行赶往庐州。

庐州的形式混乱不堪,曾传玉和谢富贵,在城门口就被哗变的军士扣押。引送到“金弹子”金华琛的营帐。那些因粮草问题闹晕了头的士兵,见曾传玉两手空空来当说客,感到怒不可竭,有的甚至冲到金华琛的营帐前,叫喊着:“杀了曾传玉祭旗,我们打回老家去。”一时剑拔弩张。

进入金华琛营帐,除“金弹子”本人对曾传玉还算客气之外,其他将领都是满腔

怒气,听到外面哗变军士的叫喊,帐内也有人蠢蠢欲动。曾传玉有一种金华琛也是被形势所逼,才“兵谏闹饷”的感觉。现在最要紧的是何如稳住“金弹子”,团结更多的湘军将士。

金华琛是三河镇三百突围湘军幸存者之一,他万万没有想到与曾传玉的重逢竟是在一种如此尴尬的场合。在众多哗变将领面前,他不想暴露自己与曾传玉的生死交谊。

他冷冷地问曾传玉:“曾大人既然知道我等将士因兵饷不惜与朝廷摊牌。大人两手空空来作说客,能填饱我一万多将士的肚子吗?”

曾传玉没有回话, 金弹子“嚯”地站起身来,重重的一拳,猛击在案台上:“你知道吗?我们浴血奋战,已经三个月没有调配粮草,这仗怎么打?”

金弹子一手叉腰,一手用指头敲打着案台说,“不是我‘金弹子’不给你曾陌岭的面子。这叫‘官逼民反,粮迫兵变’。你今天如果不给个说法,庐州没有人能保得住你的安全。”

“您在威胁我吗?”

曾传玉面对满面愤怒的将士和凶神恶煞的金华琛,若无其事地说,“各位大人,我今天对金华琛大人的态度非常不满,你们缺粮,关我什么事。不关我的事我为什么要来?”

曾传玉这么一问,反把在场的各位给问糊涂了。

曾传玉手一甩,接着说:“你们知道吗?我是为了你们众将士兄弟,双骑探路,突破太平军封锁,冒死来到你们营帐,与金将军商讨筹饷之策,你们却要拿我祭旗,向我讨说法,真是岂有此理?”

说到这里,曾传玉从胸前摸出自己的银牌,往桌上一拍,动情地说:“三河一战,我七千兄弟被长毛杀得只剩百人,这血仇还没报,我们却自乱阵脚,这是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如果真是为了活命,要杀回老家,图日后东山再起,我曾陌岭也愿意跟你们走。如若不然,你们就是杀了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是自取灭亡。”

“你死到临头,还在死鸭子嘴硬,老子先宰了你再说。”突然问,众将领中跳出一个人来,“嚯”地一声拔出配刀,向曾传玉砍去。

众人都措手不及之际,“咣当”一声,谢富贵腿起刀落。把那杀手连人带刀踢到在地上。整个现场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在哗变的众将领中,有四五个湘军将领立即冲上前,围成一堵人墙,用自己的身体护住曾传玉。

这是谁也没料到的一幕,曾传玉轻轻拨开围护在他前面的几名将领,感动地说:“谢谢你们,怕死我就不会来这。”

金华琛见状,“啪”地一声,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谁敢乱来,老子就宰了谁!”并唤来军士将那意图刺杀曾传玉的反将赶出营帐。

曾传玉走近金华琛,镇定地说:“我们虽然同为朝廷效力,你们缺粮,我既有责也无责,我之所以没有责任,是因为你部隶属李续宜大人,你们的军粮大多均由李兴锐大人在湘域征调,由于常年征战,谁不愁米愁钱,且山高水远,路途险恶,驼簰难行,李大人的筹粮,也是千辛万苦。”

“你这是为李兴锐开脱,朝廷总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和长毛打仗?”将军们对曾传玉的愤怒,转向了朝廷。

曾传玉没有理会这些牢骚和怨言,继续大声地说道,“如果说我有责,就是李大人已休书向我借粮,由于我军攻打江宁事急,能借给李大人的军粮有限,近日李大人再次休书,我仍未筹足贵部的军需,咎在于我。

“你这是空话,既然知道自己有责,为什么今天来时仍旧是两手空空,不带一粒粮食?”又有人插话说道。

曾传玉仍旧不动声色地说:“曾某决不推诿,若三天内,没有四万石粮食运抵庐州,不待你们动手,我愿杀一头,以谢诸位。”

别看曾传玉平常文质彬彬,今日在此危难关头,却从容不迫,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场万多人的哗变,被他的一番肺腑之言顷刻间瓦解。

在安庆卖画换粮,在庐州双骑平定“金弹子”哗变,这两件事不仅造成轰动影响,更体现了曾传玉临危不乱,敢于火中取栗的过人才干和胆魄。特别是他赴庐州之前,立据于张伯元,鼓动他发动民众,“如果有人助军饷四万石,愿以自已‘观察’顶戴相谢”的事迹,更是有勇、有谋、有识。此事敏格格的父亲端庆王爷得知后,觉得该人是朝廷难得的人才,故保荐曾传玉擢粮道道员,加安庆布政使。

朝廷“准奏”批复刚刚下发的第二天,曾传玉又接到曾国荃的书信,说:“江宁粮库告急,事关全局胜负,请解拨全部金、粮赴宁。”

端庆王爷欲留曾传玉留守安庆,曾国荃休书要曾传玉押解全部粮草和本部湘军增援江宁,参加总攻太平军首府——江宁大决战。

曾传玉权衡着这两副担子的分量,掂量着哪里更重要,更紧迫。

 下期关注:直奔江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