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不期而遇
突然,曾传玉从张伯元的丝绸中发现夹杂着一叠刺绣被面,分外眼熟。他随手抽出一条,展开一看,一幅龙腾凤舞、牡丹簇拥的画面顿时呈现在众人面前。曾传玉惊讶地说:“‘龙凤呈祥’!这是谁绣的?”
曾传玉离开家乡八年,走南闯北,见过川绣、潮绣,熟悉上海的顾绣和浙江绣,对自己家乡的刺绣更是了然于胸。
“这“龙凤呈祥”怎么会在您这里出现?”他非常肯定地说,“这被面一定来自湖南,因为这刺绣的针路是我们湖南的‘随意绣’,而且这画稿还是我绘的!”
张伯元也感到莫名其妙,曾大人的画那样出名,可谓是千金难求!怎么会做成了被面这种粗货,一条被面价格卖得再好,也抵不上曾大人一幅画值钱。
曾传玉好像看透了张伯元的心思,解释说:“湖南的刺绣分为两类,‘绣绒绣’和‘丝线绣’绣国画一类的绣品一般使用绒线,即将一根线可以劈丝为十八至二十四丝。丝越细品质越精,而像绣日常用品被面、枕套之类用的是丝线,画家只要画出需要绣的图案线条轮廓,绣娘就可以凭自己的悟感、手性去绣。”
“您是为谁画的,不就知道是谁绣的吗?”张伯元反问曾传玉道。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曾传玉却没有回答,他也有点答不上来,因为这图案是他在从军之前给采莲画的一幅窗花,采莲不仅绣得一手好花,而且小时候酷爱剪纸。是否就是当年那幅剪纸的图案绣到今天这被面上呢?曾传玉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但这“随意绣”的针路他太熟悉了,即使不是采莲所绣,也一定是她身边人或家乡的人绣出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采莲怎么会来江宁?这是不可想象的事。睹物思人,曾传玉想念采莲的心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他觉得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随着军旅生活的相对稳定,想念采莲是否有点走火入魔,以至于看到一条类似自己画给采莲的窗花图案的被面就断定是采莲绣的呢?
张伯元得知这被面画稿出自曾传玉之手说:“这‘龙凤呈祥’的被面,陌龄你就不要拿去了。”接着说,“马掌柜,这些被面绣杂,你就不要给陌龄了,留着日后送人情。”
商人应变的精明简直是水过无痕。张伯元深知这被面之外的价值,他要留着这批曾传玉作画的被面在江宁保招牌。
马掌柜见曾传玉和老板都看上了这些绣花被面杂产品,心里暗自高兴,得意地说:“曾大人说得没错,这批东西确是一个名叫‘英嫂’的长沙人送过来的,她手头还有一些很值钱的绣品。”
“英嫂?”曾传玉更加惊讶地问,“她现在在哪里?”
“这我就不清楚了。”马掌柜回答道。
正说话间,一个身穿对角花衫的中年妇女从店门外走进张伯元绸缎铺,径直走到马掌柜跟前。“掌柜的,我这里又有几件新绣品你收货啵?”不待马掌柜回话,那令曾传玉魂牵梦绕的熟悉乡音再度响起:“新画稿,价格也便宜。”
“英嫂,怎么是你?你怎么到了江宁?”曾传玉激动地上前呼叫。
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里能够遇见英嫂。一别八年,不要说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就是外人都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喜悦和激动。
英嫂见到曾传玉,更是惊呆了。她压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疑难定地问:“是少爷吗?”
“是我,英嫂!”曾传玉回答说。
“是陌龄少爷?你没死?真的没死!”英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两行热泪漫出来,“七八年不见,我差点认不出来了,你的声音都变了。”
“我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死?”曾传玉有些疑惑,不待英嫂解释,就迫不及待地问,“这么多年没见,你还好吧?采莲怎么样了?”
“我也在找她,我来江宁就是找她,也找您。”英嫂回答道。
“找她,也找我?!”曾传玉更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反问道:“你和采莲不是在一起吗?”
“说来话长。”英嫂扫望了一下在场的人,眼睛盯着曾传玉问道,“家里的一些事,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方便说。”
“我们回避一下。”张伯元何等聪明啊,立马示意马掌柜进里屋去,自己也起身欲走。
“都是自家兄弟,英嫂你但说无妨。”曾传玉制止了张伯元的离去,示意英嫂接着说。
五年前,也就是咸丰八年年底,一个噩耗在湖南迅速传开。三河镇一役湘军李续宾和曾国华一支全军覆没。据说曾国华自杀、曾传玉失踪,死讯传回荷叶塘,采莲听到这个讯息后,如五雷轰顶,寝食难安,整日偷偷哭得像个泪人。她将曾传玉离别前留给她的一些画稿绣物,做了一个墓穴;并将自己亲手为曾传玉绣的一方题诗真丝绣帕准备烧在曾传玉墓头时,被同去的英嫂抢了下来。
英嫂安慰着采莲说:“少爷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死?常言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老爷说,虽然有传闻说六爷自杀了,只要没找到尸体,他就有活着的可能,曾家上下就要全力去找。听说有几百人跑散了,说不定陌龄就在其中。这绣帕是你给陌龄的信物,千万不能烧。”英嫂劝说着哭泣的采莲,不知不觉自己也跟着哭起来。
谁也没想到采莲竟在当天半夜跳塘了,幸好满嫂听见门响,以为是贼,便跟踪出门。见是采莲跳塘,慌忙喊来家人将采莲救起,不知是为了避免再生枝节还是怕家丑外扬。采莲跳塘被救起的第二天就被送回娘家。英嫂因头天忙了一整晚,第二天上午便睡了一觉,她下午去看采莲时,才知道她被送回了湘阴老家。
后来,英嫂听说曾传玉没死,投奔了九爷。因此英嫂一直在打听采莲的下落,早两年她从满嫂口里得知采莲回老家后大病了一场,被她的父母许配给了长沙一肖姓人家。英嫂到长沙寻找,有人告诉英嫂说采莲已离开肖家,在江宁开绣庄,英嫂在此寻了三个月,还没找到采莲。江宁除了绸缎商号至今并没有一个专业绣庄。因此她找到了张伯元的绸庄。卖掉带来的这些绣品后,准备乘船去安庆。
她已从张伯元绸庄马掌柜口中得知,安庆粮草官是一位曾姓的画家。
英嫂抱着一丝希望想去安庆找这位曾大人,证实是否就是陌龄。不想今天却在此不期而遇,英嫂真是又惊又喜。
听完英嫂的讲述,在场人都十分感动,张伯元要留英嫂在江宁为自己绸庄帮工,曾传玉也要英嫂回自己的驻地,英嫂婉言谢绝说道:“我家里还有事,采莲和你两人我只要找着一个就安心了。”并从随身携带的布包中翻出一条绣花手帕,上面没有任何图案,只有一首无题也无落款的七言诗:
“雨打芭蕉夜深深,
挑灯守望影单行。
荷塘泪别相思苦,
长夜难眠梦芙蓉。”
曾传玉接过手帕,读罢绣诗。情不自禁地念出“梦芙蓉”三个字,眼睛有些湿润了,八年从军没有人知道梦芙蓉是他的乳名,就是在从军之前,他身边最贴近的人都不知道他有一个“梦芙蓉”的昵称。
那是自己出生那年,母亲做了个梦。梦见山崩地裂过后,芙蓉花盛开。父亲找来圆梦先生,解梦道:“山崩地裂是有天将下凡,芙蓉花盛开是有仙女相助,功德圆满。”男为“传玉”宝,女为美“芙蓉”。而陌龄作为家中的独子,即取名为“传玉”,乳名以“梦芙蓉”相称,希企日后能圆其母梦,长大后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这个故事他偶尔对采莲讲过一次,没想到说着无意,听着有心,采莲竟如此情深意切,守望着自己。
采莲投塘令曾传玉感动不已,采莲回娘家后出嫁,更令曾传玉懊悔不已和心痛。他久久没有说话,望着那方手帕暗自落泪,神情黯然。
下期关注:裁撤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