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连载|《石刻传奇》之洞庭遇险 (20)

二十 洞庭遇险

由安庆出发,曾传玉的船队再也没有受到朝廷长江关卡的阻拦,一路顺利地过九江、穿武汉。唯一让他们有点麻烦的是长江正逢涨水之季,逆水行船非常耗力。

曾传玉一行人的船队进入洞庭湖后,才感觉到了水的可怕。尤其是当船队驶入长江与洞庭湖接界处的城陵矶后,只见密密麻麻的船只排在洞庭湖的内湖湾,像是平原陡然竖起了一片森林,那情景较之万马奔腾的景象还要壮观,而在洞庭湖湖面上,却没有几只船在行驶。

一问之下,方知早几天湖南境内大雨滂沱,湘、资、沅、澧四水下泄洞庭湖,而长江正逢大水,出江口不畅,导致洞庭湖水位急剧上涨。在洞庭湖的惊涛骇浪中,没有几个船老板胆敢将船开进湖里。

船老大正指挥着船队在内湖湾停泊之际,有两个人找上船来,他们声称要见曾传玉,有急事相告。

一见曾传玉,那两人中的高个便开言了,说是奉张伯元掌柜之命赶来接应,因为张伯元探知有个王姓商人欲对这批绸缎货下黑手,特别赶来报知曾传玉预先防范。

机敏的曾传玉迅即联想到安庆江面的遇险之事,但他没有说出来,只是了解了一下绸缎货在南方的行情,又与张伯元派来的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应对之策,决定不能在此久留,必须立马动身,早点赶到靖港卸货。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曾传玉率船工一行人来到城陵矶的三江口,举目四顾,但见湘江滔滔而来,长江滚滚而去。水天相接的景色甚是雄伟壮观,真的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水天一色。

眺望浩浩荡荡的洞庭湖水,眼力所及,竟不见树屋之影,黄汤中偶有绿色隐现,那不过是几十米的古树露出的树梢,或是漂浮的植物。果如范仲淹的所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久在大风大浪的长江上讨生活的江苏船工此刻脸色变得煞白,他心有余悸地说:“大人,是不是休息几天,等水小一点行船安全些。”

对于洞庭湖,曾传玉的确知之不多,只知乡里流传过“闯过洞庭湖的老麻雀”的俗话,意指见过风浪的人。面对洞庭湖如此的壮阔浪涛,是行还是避?曾传玉犹豫着。

行船吧,洞庭湖面波浪汹涌,船行其上,犹如一片树叶,只能随波逐流,难测凶吉;不行船吧,又与张伯元约好八月中旬在长沙靖港交货,而张要在九月前运抵广州。如果停船避风浪,虽然没有凶险,却会耽误交货时间,必然失信于朋友。在凶险与信义之间到底选择哪个?沉思良久,曾传玉语气铿锵地吩咐船工:“走!”

“这么大的水。”船老大犹豫着,“怕只怕……”

曾传玉黑漆漆的瞳仁里闪烁出坚定的神色,“我加五倍的运费。”

钱能通神,一听加五倍的运费,船老大二话没说便回去准备去了,过洞庭湖抵达湘江口至少还有一个星期的行程,何况洪水期间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必须做好闯荡洞庭湖的各项准备工作。

了解一点洞庭湖脾气的谢富贵找到曾传玉,建议说:“洪水太大,这批绸缎货不耐水,是不是将货包重新包装整理一下?”

曾传玉一听有理,立即吩咐湘勇用防水布将货物一包一包地裹得紧紧的,还嘱托船工将绸缎包放到货舱内。

谢富贵一听此话有点不理解了。他知道,唐总兵送的是江浙绸缎中的精品——云锦、宁绸、湖绉等商品,而张伯元的货物只是普通的绸缎,即使淋湿了损失也不是特别大。因为,同样是绸缎,云锦、宁绸的价值比普通的丝绸要高几倍。

瞧着谢富贵疑惑的神色,曾传玉笑了,但没有解释。在他的心目中,朋友的情义重于一切。

停泊城陵矶的船队中,有人听说曾传玉的船队决定冒险闯湖,竟也有两支船队准备与之同行,其中一支也是来自江苏的船队。

三支船队踏着风浪出行了。

其实,洞庭湖的可怕,洪水时期的风浪只是一个方面,更可怕的是水面下的涌浪,涌浪能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将一艘大船掀翻。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水面是够大的,只要水下有较大的振动,连绵波浪就形成了涌涛。更何况现在是涨水时期,水面更宽阔,即使没有风,水里的涌浪仍不小。久在洞庭湖里讨生活的船民,早就掌握了洞庭湖的脾气性格,如果运货过洞庭湖时,即使不是洪水季节,也必早早在船舱里准备下压舱石,以压住涌浪的颠簸。

船驶进洞庭湖后,湖上的风浪还不是太大,船队一路行驶顺利。此时,坐在船舱里的曾传玉忽然想起安庆唐总兵接风宴后私下里说的一番话。他告诫曾传玉,湘军撤裁后的回湘乡之路并不平坦,听说朝廷严令湖南巡抚设了不少的检查站,彻查返乡湘军所带的行李中是否夹带了长毛财富。一旦发现,将连人带行李一起扣押。看来,自己得另外择地而居了……

这时,湖上的风浪大了起来,船只宛若树叶似的,一会儿被浪高高抬起,一会儿又落入波底,仿佛有只巨手在玩弄着船只。曾传玉暗自庆幸在安庆时听了朋友的善言,舱底装了很多准备起屋用的沉重的徽石。由于有重物压舱,他们这支船队,虽有颠簸,但较之其他船只,平稳得多。

突然,后面船只上传来了“救命”的喊声。

曾传玉闻声迅速钻出船舱,扶定舵旁的防浪木,定睛一瞧,只见黄水中一个人头在浮现。

原来,江苏船队的掌舵人久在长江上跑船,自认为熟悉水的脾气。不料进入洞庭湖后,水与水的脾气却绝然相反,轻船必须载重物方能抵御洞庭湖特有的涌浪。由于不熟悉洞庭湖的脾气,这支江苏船队差点被涌浪掀翻,一个正在船板上整理帆具的船工,被巨大的涌浪给掀到了湖里,幸亏搭救及时,才未酿成人亡之祸。

眼前的涌浪虽未给船队造成更大的麻烦,但这仅仅只是八百里洞庭湖暴躁脾气的前奏,随之而来的君山附近水域的遭遇,才真正让他们领略到了洞庭湖的真面目。

船重好行船,洞庭湖的涌浪之险,让曾传玉一行人的船队提高了警惕,他们加固了船上货物。然而,当驶近君山水域时,洞庭湖像开了锅的水,一排排的波浪滚滚向船队扑来。

熟悉洞庭湖的船工都知道,君山湖面是险地之一,无风都有三尺浪。相传舜帝过君山,便曾被风浪所阻。更何况如今是洪水期,洞庭湖的湖面更为辽阔,稍有风力,便搅得巨浪滔天。

站在船头,远远地便见天际线处绸密的黑云块翻滚着向这边扑来,天空迅速阴沉,远处的天际线却异常白亮了起来。这是暴风骤雨的前兆啊。

下期关注:临危不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