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大美乡愁】活动动态(62)看得见乡愁

【湖南日报】2014年11月13日第七版报道

本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尹健 盘佳

跨过古城门,眼前的古巷里上百年的老建筑修饰一新,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人流如织……11月11日,道县古城墙下的濂溪街道办事处寇公楼社区次山街一派繁忙景象。

居民王石凤拿着几张老照片,高兴地对记者说:“经过改造,古巷干净整洁了,但还是原来的风貌。”记者在照片里看到,古巷、古建筑风貌依旧,只是少了临街的低矮土砖房,零乱的碎石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

居民肖志军告诉记者:“土砖房就是旱厕。”濂溪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原来都是城中村,道路和污水沟年久失修,还散布着1000多所旱厕。

城中村环境亟待改善,但古巷的风貌同样需要保护。为此,该办事处夜访居民、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一事一议”多方筹集资金280万元,决定在保持每条古巷风貌的前提下,改旱厕为冲水厕,改污水沟为地下污水管道,硬化街道。他们还精心绘制了古建筑保护图。该办事处主任邓宪勇说:“我们要确保这些古建筑不因施工‘受伤’,让人们在改造后的古巷里看得见乡愁。”

去年8月,改造工程启动,办事处在每个社区选出居民代表监督施工方按保护古建筑的要求施工,动员社区居民参加义务劳动。居民马泉涌为方便污水管道安放,虽然敲掉了祖屋基脚凸起部分,但祖屋的整体结构保存完好,他还在祖屋里安排了现代化的冲水马桶。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家里卫生多了。”居民李进新等20多人还主动把拆除的旱厕改建成绿地。

到目前,该办事处修建污水管道、硬化街巷1.2万米,拆除旱厕改建近1000个冲水厕,直接受益6000多人。记者看到,次山街、东坊街的水泥路两旁,“积善室”、“兰香居”等经历风雨的古建筑宛若当年的面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