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清朝之前,并无剃头这行业,后随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
村庄剃头匠收费比理发店便宜,受到乡人青睐,常被请进家中,顾客多为老人、孩子。但随现代美容美发业兴起,“剃头匠”逐渐销声匿迹。
湖南衡东·石湾镇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说的就是剃头匠。衡阳衡东县石湾镇村民陈官佑干这行40多年,和城里理发店的发型师不同的是,他是带着家什,走村上门给人剃头。
农历十月初六,立冬后持续寒冷的大地气温短暂回升,阳光像一盆温水泼洒在身上,这天在黄历上也是吉日,62岁的陈官佑夹着小木箱,里面是他曾养家糊口的家什。
(衡阳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 陈官佑)剪了40多年了。小孩没满周岁的剪过,大人老人也剪过。
(老伯,到屋里里吗?谁啊,在屋里,在屋里等你。)
过两天,86岁的陈如泉老人即将过生日,陈官佑已经给他剃了四十多年头。落刀之前,陈官佑总要先在自己手上试试刀锋,然后左手按在头上,让皮肤绷紧,右手拿刀轻轻往下刮,剃刀准确无误地掠过头皮,如同风吹过水面一样。
(衡阳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 陈官佑)这个光头就是要倒着剃,要剃几次,要剃他个两三次才剃得光,老人就是爱剃光头。
一刻功夫,陈官佑手操剃刀,轻重尽随人意,张弛自有主张。。
(衡阳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 陈如泉 86岁)舒服呢,我反正是剃光头。
主人家送上暖茶,聊聊家常,陈官佑走的人家多,女人们喜欢向他打探一些村里故事。但陈官佑说上几句,便匆匆赶往下家。这棵梨树下,春季会有大鸟小鸟在鸣叫。在冬天,却是陈官佑给村里男人们剪头发的好地方。陈水平四十多岁,是少有呆在村里的壮年人,从孩提时代到现在,剃头师傅都快成了一门亲戚了。
(衡阳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 陈水平)一个月一次。小时候从一周岁开始就是他,40多年了。城里去剪,一是难得跑路,他老是上门来剪,方便多了,又便宜。
洗发时,陈官佑用手先试试水温,觉得适度了,才让温水顺着脑袋流下来。他从不吝惜肥皂,更不节约时间。刮胡子时,理发者若稍稍皱眉头,他就立即减小力度,剪头的价格永远是4块钱。村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陈官佑给小孩剪头,却还是像很多年前一样,从口袋里拿出小块糖果,哄着他们。
(衡阳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 陈官佑)细伢子剪头,头有时候动,不大好剪。剪脑刀剪起不痛就不碍事。
听着锋利的剃刀刮过头的声音,就像村人听见锄头铲过杂草的声响,陈官佑心中往往荡漾着一丝难以觉察的快乐。
(衡阳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 陈官佑)那时候剪得多,剪三四个大队(村)。现在剪得少了,难走了,人老了。
时光流失,曾经无比繁忙的剃头师傅,如今也成了一个寂寞的带着留守孙女的祖父。当村庄里传来哭声,会提醒他某个年老的顾客几个月不曾剃头了,他就知道一个老人从此离开村庄,远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