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 多版套印法
出了宏泰坊,曾纪生不由自主地沿着街头的麻石路,向田思玉曾经做事的伞铺走去。他一是出于好奇,想看看田思玉的师母是什么摸样。二是想去见识一下那些纸伞画的图案,兴许能了解到田思玉的画艺功底。
突然,一股浓浓的桐油香气扑面而来,那股味道有些刺鼻,他皱眉抬眼一望,原来是街边一家原木店所飘扬出来的气味,店的隔壁是家“周记皮伞店”,一个老头在屋顶上晒皮纸伞。瞧着这两家毫无关联的店铺,曾纪生眼睛一亮,这皮纸伞涂上桐油后,又称油纸伞,一可防水,二是经久耐用。
曾纪生不声不响地走进了伞铺,因刚过午后,店内空无一人,显得特别的安静。曾纪生穿过店铺走进后堂,只见一位驼背弓腰的老太婆用一板黑油油的硬纸板在一张张灰白的的皮纸上缓慢地刷着“周记伞”三个字。
曾纪生猜想:这刷字的老太婆,一定是甜如玉的师母。看到两位老人维持这伞铺的悲凉情景,一股怜悯之情由然而起,他买了两把最贵的雨伞,以这种微不足道的资助方式,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一丝喜悦。
回家后,曾纪生研究着买回来的两把油纸伞,老头晒伞,老太婆刷“周记伞”伞徽的场景在他眼前闪现,蓦然间,曾纪生产生一个大胆的联想:如果先将画稿画在皮纸上,涂上桐油,将油纸凉干后,再要园木店刻图师傅将图案雕出来,像老太婆一样去印刷不是更快吗?曾纪生说干就干,自己借来一把刻字的雕刀,连夜雕刻出一副完整的图案,但当他拿起来去印刷时,那些交叉部分就掉了下来。如雕刻一个树干,树叶就无法一次雕上去,
“周记伞”三个字,也有横点竖撇捺,能够印刷得很好。自己雕刻的图案交叉部分为什么会掉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有心去请教老太婆,但这是人家的“饭碗”,老太婆会讲吗?
第二天,曾纪生又赶往靖港,他没有去找周记伞铺得老太婆,而是到宏泰坊找冯妈将甜如玉包一天的全场。
再次见面,曾纪生已是熟客,如玉姑娘笑眯眯地问道:“纪生少爷今天想听什么曲?”
“聊天。”曾纪生回答说。
“聊天?你包全场聊天,不觉得无聊么?”甜如玉瞟了曾纪生一眼,淡淡地说。
曾纪生并不介意甜如玉的轻视,他所说的聊天,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陪聊”之意。因此他满不在乎地说:“甜如玉姑娘虽然身在宏泰坊,经历不凡,人品清白,自上次聊天以后,感觉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是做湘绣的,也学过绘画,你画过油纸伞,我们可以说是同行。我们聊聊绘画的技巧,刺绣的针法、生活的感想,这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消遣和休息方式,怎么会觉得无聊呢?”
见曾纪生对自己尊重有加,不像一般富家子弟夸夸其谈,甜如玉顿生几分好感。对一般过客那种内心本能的防卫,顷刻间解除,她对曾纪生可谓知无不言。半天时间聊下来,曾纪生终于明白了那“周记伞”印版横、竖、点、撇、捺,不掉的道理是“双版套印”的奥秘。
“如果要解决更为复杂的绘画印刷该怎么办呢?”曾纪生问甜如玉。
“这还不简单,你可以采用‘多版套印法’。”甜如玉告诉曾纪生。
真是聪明齐颈,要人提醒。
多版叠印法就是将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分解成多道工序。如第一道工序雕刻山水的纵向笔画,第二道工序雕刻山水横向笔画;第三道工序雕刻山水转弯的笔画,第四道工序雕刻那些分离的独立物体笔画,再用洋油调和烟墨粉分四次印刷,最终就是一幅完整的画稿。
经甜如玉提示,曾纪生顿时如梦初醒,回铜官后,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获得突破性成功。200套椅披的山水轮廓,由原来的一笔一笔去画,到用呢绒布圈成一个卷筒,浸着洋油墨烟粉一张张印刷出来,其工效就提高几百倍,且比随手画更加标准,绣工刺绣起来也省心多了。这是中国刺绣史上一次技术革新,使湘绣规模化生产开创了先河。
下期关注:揪内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