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物归原主
有了父亲的支持,曾纪生如释重负,向母亲谏言道:“下午我去长沙将《丹凤朝阳》所缺的绣线买回来,如果染线坊赶不及,我就去长沙锦仙绣坊,先借几个色的线,待我家线染好后再还回去。”
“他们会借线给你?”谢冬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把“借”字说得特别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何况曾纪生的阅历并不深,交往也不广。不像他老爹,久历商场,平时虽然深居简出,一心沉浸在作画创稿之中,但名声却响得很。如果是曾传玉出面,谢冬梅还信,可曾纪生去,别人万万不会借。
“大不了,我放点押金。”曾纪生胸有成竹地说。
田思玉见曾纪生要去长沙,立即起身告辞,并彬彬有礼地说:“非常感谢曾叔叔和冬梅婶婶的厚爱,我今天先来认门,下午我要去鱼尾洲老家的一个表亲家取回母亲的一些遗物。再来芙蓉绣坊,叔叔和婶婶如果认为我对绣坊有帮助,我就留下来,如果觉得如玉是个累赘,到时我再另做打算。”
“这样也好。”曾传玉和谢冬梅都默默点头,并嘱咐纪生将田思玉送到铜官誓港的渡船口。
冯妈平时虽然财心很重,但良心却未泯灭。她见田思玉返回宏泰坊讨要曾纪生所付赎银,不仅没有刁难,反而非常爽快地一口答应下来,她语重心长地对田思玉说:“我觉得曾家大少爷有的是钱,我们能要一两算一两,不要白不要。现在既然你出面要那五十两赎金,我全部退还给你,就算冯妈送你做添箱钱。”
尽管冯妈说得非常甜,但田思玉心里清楚,自己在宏泰坊所干的三年,远不止此,现在她只要能拿回赎金,尽快离开这乌烟瘴气之地,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就是最大的奢望。她也不知道自己此番去芙蓉坊,未来究竟会怎样,听天由命吧。
三年的日夜相伴,冯妈对田思玉多少也有一些感情,特别田思玉虽然心高气傲,平常却乖巧听话,从不惹事生非,她的离开,冯妈自然依依不舍。得知田思玉准备将五十两赎银归还给曾纪生时,更加觉得这孩子心地善良。
临走前,冯妈告诉田思玉一个消息,就是思玉的母亲在宏昌绣庄所借的五十两银子,名义上是用于治病,实际上是向一个姓何的人买了一样什么宝贝。这件宝贝就寄存在田思玉原来住的鱼尾洲老家的表姑家里。田思玉知道母亲有些遗物寄存在表姑家,但并不知道有什么宝物之事。表姑以前在宏昌绣庄当过绣工,应该知道一些妈妈的情况,今天听冯妈这么一说,她更加迫不及待的决定到鱼尾洲走一趟,取回母亲的遗物,也顺便告诉表姑,自己准备换一个吃饭的地方。
第三天,田思玉从鱼围洲回到铜官雷公塘,还没有进曾家大屋,就碰到刚从长沙采购绣线回来的曾纪生。
谢冬梅闻声走出来,热情地招呼道:“思玉姑娘来了。”
“冬梅婶,我将纪生给冯妈的赎银要回来了。”田思玉特别高兴,从包袱里取出五十两银子送到谢冬梅跟前说,“给曾叔叔和您添麻烦了,思玉今后如有不懂礼数的地方,还请冬梅婶多指教。”
“冯妈真把赎金退给你了?”谢冬梅似乎有点不相信,“泼出去的水怎么能够收回?何况像冯妈这种视钱如命的青楼老板,从来就是认钱不认人,看来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当田思玉将银两递给谢冬梅时,她并没有接,而是非常体贴地说:“看来这冯妈的为人并不坏,难为你了,孩子。”
谢冬梅不待田思玉回话,接着又说:“银子冯妈既然退给了你,你就留着自己用,你在宏泰坊一定吃了不少苦头,这等于你三年的卖命钱,好好收藏起来,有朝一日用得着。”
田思玉只想退回这赎银,证明她在宏泰坊卖艺不卖身的清白,现在见曾传玉和谢冬梅都没有轻视自己,反而要自己将赎银留下来,不觉心头一热,眼眶内涌出两行感动的泪水。
“好好的事,你哭什么?”谢冬梅有点摸不着头脑。
曾纪生更是不知所措, “是不是冯妈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欺负你了?”
“快别哭,有事慢慢说。”曾传玉也安慰着田思玉。
田思玉擦了擦眼睛,伤心地说:“直到前两天我才知道,妈妈在宏昌绣庄所借的五十两银子,根本不是用于给自己治病,而是买了一本书。”
“什么书?”曾纪生问道。
田思玉没有回答,她从母亲的遗物包袱里摸出一个牛皮纸包,小心翼翼地递给曾传玉说:“就是这个东西。”
曾传玉小心翼翼用锥子挑开被蜡封的牛皮纸,不由两眼放光。里面包的东西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谢冬梅早几年被盗窃的那本针法秘籍《三十六针谱》。
“它不是被何掌柜烧了吗?”曾传玉感到十分意外。
谢冬梅也感到无比惊奇,“这针谱怎么会在你妈手里呢?”
“开始我也不知道,直到昨天,姑妈才告诉我,母亲知道那针谱很珍贵,便以看病为名向东家借了五十两银子,买下了何管家手中那本针谱,准备有朝一日能将这些针法传授给我,没想到她一病不起,就这样离我而去。”说到这里,田思玉已是两眼泪光。
“你妈知道这针谱原主是谁吗?”曾纪生问道。
“有猜想,但说不准。”田思玉回答道。
“这针谱是我家的。”曾纪生告诉田思玉。
“我母亲告诉姑妈说,“这针谱写有一个‘谢’字,她原来东家少爷姓曾,擅长绘画,夫人姓谢,是绣花高手,但他们怎么会在铜官开绣坊?她有很多疑问,曾传玉是否就是东家的曾寿山,她也说不准。她原准备病好后要上铜官镇走一遭,谁知一直没有了却心愿,今天我将它送给冬梅婶,也算物归原主。”
下期关注:睹物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