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连载|《石刻传奇》之准备闯荡南洋(69)

六十九 准备闯荡南洋

田思玉最终担任了芙蓉坊的刺绣讲习。她从绘画、补花、到绣样品,样样都在行,谢冬梅暗自庆幸当初有曾传玉的支持,将她留了下来。自己则和易玉莲专心研究和试绣各种针法和湘绣图稿,不久便总结出湘绣七十二种绣法,简称《七十二针谱》,成为曾家大屋辅导绣工技艺的秘密武器。

这天中午,热浪蒸得人昏昏欲睡,曾纪生打个赤膊,正准备到雷公塘洗个冷水澡,刚要出门,谢春满身大汗从铜官芙蓉坊送来了一个信笺说:“这是江宁城派专人送到长沙的急函。”

曾纪生接过信笺粗略扫了一眼,猛然然醒悟过来似的,不停地拍着自己的脑袋:“哟,还真给忙忘了。”

也难怪,这几个月来忙于完成意大利商人的两百套椅披的订货,他早就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他从江宁回来之时与父亲谈过,因要完成两百套椅披,曾传玉当时没有同意。此事搁置下来,一拖便是几个月。

不过,江宁张伯元来得正是时候。

曾纪生天生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呆在屋里,他便像是被谁给抽了筋似的,浑身都不得劲,也不知是哪里出了什么毛病。可只要一有生意可做,他脑袋上的头发都会竖起来,内心深处的劲头往外冒。

此刻,他连蹦带跳地往父亲的房间奔去。

天气炎热,曾传玉的卧房内洒了水,以期降低房内的气温,曾传玉仍然热得额沁细汗。

曾纪生走近父亲的床边,小声地将自己合伙到海外欧洲做湘绣生意的事与父亲一说,却被泼了一瓢冷水:“长沙的绣庄你都经营不善,还能飘洋过海?”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您老将一生心血都倾注在湘绣上,儿子能够理解您的心情。”曾纪生虽然心里着急,但他克制着自己,以自己的体会来打动老父亲说,“我江宁一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扩大湘绣的影响力,如果不参加南洋劝业会,就不会有意大利两百套椅披订单。”他一五一十地盘点往事,“湘绣不走出铜官曾家大屋,何来湖南巡抚衙门的景恒楼扬名?湘绣不走出湖南,何来江宁城的名动神州?湘绣若不走出中国,又何来名扬四海?又怎能让湘绣‘走出南洋,绣传天下’?”

“绣传天下”一直是曾传玉心中的夙愿,也是他深藏心底的心结。虽然,“绣传天下”的字幅因着端方的离去而封针,但这个宏愿却一直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此刻陡然从儿子的口里冒出来,像一个巨大的铁锤,敲击着曾传玉的太阳穴,冲撞着他的心扉。儿子已经长大了,在这个湘绣应不应该走出去的问题上,自己落入井底之蛙的思维了。

儿子的话虽然冲人,但不无道理。问题是,赴意大利参展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绣传天下”更需要有雄厚的技术和大量的绣品作后盾。资金呢?如果远去意大利,总得带上几千两银子做盘缠;况且还要漂洋过海,人身安全谁保障?

想到这里,不知是思及囊中羞涩,还是担心儿子外出的安危,曾传玉额头上的细汗一时汇成了水珠在往下淌,“你的说法不错,可是你想过没有,去意大利有多远的路程,车船劳顿的艰苦你是否能承受,沿途的风险怎么来预防?总之这不是到长沙吴大茂买针、线。”

听父亲的口气,曾纪生感觉到他的态度有了松动。曾纪生很清楚远行欧洲的费用不菲,不说千里之行的路途艰辛,仅仅是盘缠之事便十分棘手。不过,只要有了父亲同意他就认为事情已成功了一半,这点上他是信心十足的,“没关系,船到桥头自然直。”

曾传玉不放心,“怎么直?你可不要脚踩西瓜皮溜出去了,却溜不回来喲!”曾传玉年纪大了,知道有些事难以亲力亲为,但事先谋划的意识却是越来越强烈。

“放心,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曾纪生显然满不在乎,跑出门去做准备了。

其实,曾纪生对于解决欧洲之行的资金一事,心里并没有底,但他也知道,自己如果在行程费用上有所迟疑的话,父亲必然反口。难得父亲同意,筹集资金的事刻不容缓?他的脑海里冒出了锦文丽的谭老板身影,一个念头浮上心头。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只要能说动锦文丽的谭老板,那锦云绣馆、万源绣庄的老板也会与之一起行动,这样一来,闯荡南洋的资金不就解决了吗?众人拾柴火焰高。

下期关注:同业游说无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