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绿色的希望:湘绣城,怎么建?

        大师的相继离去,工艺面临失传;个体作坊林立,产值徘徊不前。反过来,产值的徘徊不前,又影响着绣工的收入,影响着湘绣的传承。这就是湘绣的现状。据沙坪金球公司的艾玉奇估计,苏绣的年产值达到2个多亿,湘绣可能不到一个亿。龙腾公司的老总曾应明分得更细。他说,在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湘绣只占30%,苏绣占60%的市场。

  不进则退,蜀绣和粤绣落寞的今天也许就是湘绣的明天。那么,湘绣要从哪里激活,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空?希望的福音传来:韩国高丽丝绸、台湾金霞湘绣和湖南龙腾公司三家刺绣行业的劲旅在星沙结盟,合资成立长沙市锦龙丝绸有限公司,合力打造湖南星沙湘绣城。湘绣城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人民币3.8亿。目前,第一期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人民币,已有8支施工队伍在湘绣城工地日夜奋战,预计年底就可完成约8万平方米建筑物体。整个工程在2005年10月底全部竣工。届时,星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生产基地。

  但在星沙崛起的不仅仅是一座湘绣城,对湘绣业影响更深远的是,它几乎颠覆了我们对湘绣的传统观念。

  全面开发日用品

  湘绣城把日用品作为湘绣进军市场的武器。湘绣本是民间妇女自绣自用,后才进入富贵之家,其实也是生活用品居多。如马王堆的绣衣、孙中山先生的睡衣和棺罩,这些都是湘绣。后来湘绣发展到片面生产装饰品,求大求精,价格居高不下,才远离了普通百姓。湘绣城要把湘绣绣到服装上、鞋、包、披肩等一切日用品上,让外国人在日用品上认识湘绣,占领海外市场,向世界传播湘绣文化。

  湘绣要博采众长

  湘绣要吸取各个绣种的长处。很多业内人士向记者说起湘绣,都要说到湘绣的色彩艳丽,层次丰富,工艺比苏绣还要好。但现为湖南星沙湘绣城总经理的曾应明认为,苏绣,一种颜色,针法炉火纯青,且色彩淡雅,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湘绣要博采众长,走艺术融合之路。他甚至认为湘绣不要局限于长沙这个主产地,应把湘西、郴州地区的少数民族绣种也归入湘绣。他已经和当地民委合作,培训少数民族绣工。将来的湘绣城将有各个绣种的展示,不仅让大家看到最好的湘绣,还要看到中国最好的刺绣。

  材料引进城

  很多人不知道,制作湘绣的针要从德国进口;线,本地只有一两家个体作坊,但质量不过关,易褪色;买丝绸要去苏杭,买化纤要去江浙。湘绣城动工的消息一传出,浙江的著名品牌“金涛丝绸”、“长兴纺织”等十五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近400多户服装、布匹个体户报名排队等候。曾应明肯定地说,成本降下来了,湘绣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就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湘绣的价值。

  城里办学校

  在湘绣城的蓝图上,已经绘制了7000平方米的培训学校。曾应明说,他有责任建这个学校,整体提高湘绣的工艺水平。很多人不愿做这个事,但从长远看,企业是获利的。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者左汉中认为,湘绣办学不仅要开设文化课外语课,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外国人对话的能力。还要请名师开设专业课。最好的绣工不仅会刺绣,懂色彩懂造型,还要有文化会画花样,她们创作的湘绣才会有灵气。曾应明主张他培训出来的学生归自己所用,但长沙有一大批的家庭妇女,如果湘绣城的学校能像台湾的女红坊一样,教赋闲的中年妇女学刺绣,这对湘绣的推广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进城来旅游

  2002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白庚胜来湖南了解“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时,重点谈到了湖南湘绣,希望湖南省能够牵头,建立中国四大名绣博物馆,将长沙建设成全国刺绣艺术中心,成为湖南旅游的一个看点。

  记者得知,目前,湘绣城已有苏绣苏州“大浩”刺绣工艺品厂、蜀绣重庆“候星工艺品公司”、粤绣深圳“金米奇”绣庄等签约,届时人们不仅能看到四大名绣的精品博物馆,还能看到四大名绣的现场表演。湖南的布艺雕刻、陶瓷工艺、织锦蜡染工艺品也将进城展示。湘绣城的兴建,使白庚胜的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整合才有出路。但如此一来,湘绣城还叫湘绣城吗?不如就叫中国刺绣城?湘绣城的老总笑而不答。我们期待着湘绣城带给湖南人的不只是300亩地的建筑物,而是真正使有2000年历史的湘绣青春焕发,再次名扬四海。 
 

(稿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易禹琳)
(编辑:屈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